>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-> 专题 -> 2019 -> 宁夏日报创刊70周年 -> 同走新闻路
【壮丽70年·奋斗新时代——老记重返新闻现场】
南长滩的变与不变
2019-08-02 06:45:53   来源:宁夏日报

  中卫南长滩,是黄河流经宁夏的第一村,也是1988年宁夏日报社组织的大型系列报道“八百里黄河行”采访的第一站。

  时隔30多年,“八百里黄河行”采访组成员张大文再次踏上这偏居一隅之地,往事一幕幕如放电影般浮上心头。

  记忆中的南长滩变了,如今村貌焕新、生活向上;记忆中的南长滩也没变,依然绿水青山、人心向善。

  由于当前正值黄河汛期,摆渡船停运,只得绕道香山。从兴仁下了高速,沿途问了几位当地村民,又碾着车辙在山里蜿蜒行进了2个多小时。

  这条进村的路,亦是当年采访组进村的路。

<p>  张大文(右)与李进武聊往昔。</p>

张大文(右)与李进武聊往昔。

  一路走到头,是村民李进武的家。土木结构式房屋坐落山坡上,是传统的“四梁八柱”建筑。干净整洁的院落里栽着3株梨树,1株苹果树。花期已过,香水梨挂在枝头。北厢房里是通铺大炕,南厢房里摆着两三张床。

  得益于危房改造和幸福村庄建设,村里大部分人家都建了新房,但整个村落修新如旧,保持了原有的古朴之风,村落巷道狭窄交错,高低相连,每家互通。

  “在政府引导下,村里依靠160多棵百年梨树举办‘梨花节’,已经办了十几届,登记办证的农家乐约有50家。”南长滩村村委会主任拓守凯告诉我们。每年梨花节,是村里人员进出最频繁的时候,也是李进武最忙的时候。除了接待游客吃住外,李进武最主要的任务是摆渡。  

  站在李进武家的后墙外,山下是郁郁葱葱的树林,远眺就能看到河边的摆渡船。“采用索道拉船摆渡的方式是从上游学来的。”李进武说。1996年,上游架了桥,他便把闲置的旧船买了回来,不仅可以渡人,村民们的三轮车、摩托车也都可以过河了。2012年换了一条新船,一次可以摆渡2至3辆小车。2017年,在政府的补贴下,李进武又换了第三条船,能同时摆渡6辆小车。今年,李进武又买了一只橡皮艇,专门用来救急。

  在李进武的摆渡船出现之前,羊皮筏子曾是渡河的主要交通工具。

  “现在还有人用羊皮筏子吗?”

  “早没了。”李进武摆摆手。

  村里的梨树下,确已寻不到张大文笔下羊皮筏子的踪影,但坐着羊皮筏子顺流而下的2个小时却成了张大文记者生涯中挥不去的场景。“开始我们几个人还有说有笑,没想到突然起了风,掀飞了筏工老拓的绿军帽,河中也卷起漩涡,大家紧紧抓着筏子,大气都不敢出。一番惊险之后,筏子靠岸在甘塘镇上滩村,老拓与我们道别,背着筏子行走回村,在山梁上逐渐缩成一个小黑点。”

  渡河的方式变了,但摆渡人的仁义之心却从未变过:“渡人需不计钱财,救人为万事之先。”进入汛期以来,李进武的橡皮艇发挥了大作用,一个月内连着送了两位村民前往对岸求医。“6月中旬,一个老乡犯了心脏病,来不及绕山路,只能从水路送出去;一周前,也是一位老乡突发疾病,家属凌晨3时来敲门,打着手电送出去的。”李进武说,自己从不敢喝酒,也不敢走远,就怕谁家有急事。

  “30年前,我采访过一位叫拓兆财的老人,不知他家在哪?我想去看看他。”面对着张大文的诉求,拓守凯叹了口气。“老爷子去年过世了,临终时96岁高龄。”在村部东侧的商店门口,拓兆财的大儿子拓守春和张大文聊了起来。“父亲之后,家里再没人当筏工了,我和老二留在村里,老三、老四、老五、老六都出去了,常年在外。”拓守春说。如今,自家主要以养羊为主,四五年前儿子和儿媳妇在村部旁开了这家小商店,算是额外营生。

  走进小商店,我们惊喜地发现,这里居然可以微信扫码支付。可见虽被称为“世外桃源”,但南长滩也不是“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”。2000年村里通了电,2005年通了电话,2009年有了移动信号,今年1月8日中国电信也进了村。

  “村里的学校还在吗?”“在,不过已经不用了,现在是危房改造的临时安置点。”拓守凯告诉记者。当地人“崇文好学”,尤其重视子女教育。1998年先是翻建了村里的小学,后来又纷纷把孩子送到中卫市去上学。”30年来,村里先后大约有80人接受过高等教育。

  虽说和30年前比已经有了很大差别,但是南长滩村民依然有未达成的心愿。临走前,村民顾丙书拉住记者吐露心声:“每逢下雨,村子就出不去进不来的,要是能在黄河上架座桥,或者修缮一下出村的那条山路,村民的日子会更加美好。”(记者 李 徽 文/图)

  回访感言

  恍若隔世

  1988年,我有幸随“八百里黄河行”采访组来到采访的第一站南长滩。31年后,又有幸重回故地,山乡巨变,所见所闻,感慨良多。

  当年,生产队长老拓,曾用羊皮筏子载着我们采访,沿黄河黑山峡漂流而下,一路凶险,近2小时抵达上滩村,记得当时老人只要了几元钱。如今见到他的大儿子,得知老人已离世。现在渡口上铁船淘汰了羊皮筏子,村民已有了10余辆私家车。

  30余年,南长滩已由身处深山籍籍无名的小村落,变成了宁夏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。2008年,南长滩被列为宁夏首个全国历史文化名村。

  诚然,由于交通的阻隔,南长滩村现在依然是个极度贫困村,但那满河滩翠绿的枣树林,上百年的梨树林,还有新建的上千亩新品种果树苗基地昭示人们,“精准扶贫”会给南长滩村带来更大的变化。(记者 张大文)

  记者感想

  生动一课

  这并不是我第一次来南长滩,却是我第一次从山路进入南长滩。一路上,和张大文老师聊起30多年前那次“八百里黄河行”,他的兴奋劲不减当年。

  回访的过程中免不了跋山涉水,老记者的脚力依然强劲;在与村民交谈中及时捕捉有效信息,老记者的洞察力依旧敏锐;在确定选题和角度时以“实”为本,老记者的新闻观始终如一。

  思及当下,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,采访可到达的地方越来越多,越来越便捷,却也让采访这件事变得越来越“快餐化”。即便是南长滩这样难进入的地方,我也多半都是借着梨花节的契机匆匆来匆匆去,能采到的内容自然有限。

  此行,张老师看到的是今朝,而我收获的却是往昔。走进南长滩,是昔日“八百里黄河行”的开端,也是如今新闻进修路上的生动一课。(记者 李徽)

【编辑】:杨丽
【责任编辑】:任岚
   相关新闻
【宁夏手机报订阅:移动/联通/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/10655899/10628889】
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-2018 NXNEWS.NET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:750001 新闻热线:0951-5029811 传真:0951-5029812  合作洽谈:0951-6031787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: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:2908244号
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:(署)网出证(宁)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
工信部ICP备案编号: 宁ICP备10000675号-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宁B2-20060004
法律顾问: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:13369511100,15109519190